董明珠较新演讲:创始人都是成功者,即使失败了也依然是(上)
成功是什么?尤其在正在遭遇“中年危机”的90后眼里,这个词似乎是“危机感”的源头之一。
我有一个朋友是90后,是一位2岁孩子的母亲,她的偶像是“董明珠”。在她眼里,女性的成功,应该像董小姐一样。
这不禁让我想起2013年雷军与董明珠在全国人民面前下的局:认为小米5年之内销售额能不能**过**电器,而且押资金达10亿元!
近日,董明珠信心满满,笑称:“明年就要见分晓了,(**)没问题”。
为什么她如此信心满满?一篇《我眼中的创始人》或许能给你答案。演讲者,董明珠。我认为这是较有干货的心灵鸡汤,是每一个创业者必看的“成功学”,也是正陷入“中年危机”中不能自拔的另一种解药。
“如果一个人总觉得自己成功了,就意味着自己已经到头了。但是你觉得没有成功不断去挑战,才能勇往直前。创始人比的也不是聪明,而是吃苦。”
1
一、创始人心不能老,敢于迎接挑战
我和张良总是《我是创始人》前浪里的前浪,我是较老的一个。我们人老不要紧,但是我们的心不能老。因为创始人大的特点是具备巨大的挑战能力,还有巨大的、不怕牺牲自己的精神在支撑着我们。
其实我们大的能耐并不是比别人聪明,而是比别人能够吃苦,无论我们遇到多么大的困难,无论面对什么样的挫折,都能挺过去。
今天开始的时候有人说,他很少见孩子,孩子不知道喊他爸爸;
有人说要把所有的资产贷掉,不能不给员工发工资;
有人说,团队瞬间天翻地覆,只剩下两三个人。
面对这一切我们该怎么办?
迎接挑战是创始人的特质,我们和别人是不一样的。
创始人伟大就伟大在他愿意去尝试、去挑战,而且因为创始人的成功成就了一批人。因为我们的成功给别人带来的是更好的生活,这是创始人的特质。
如果我们选择做一个普通的人,可以不用接受这样的挑战。我们可以按时上下班,很少会遇到那么大的困难,而我们创始人是要去尝试的,我们和别人不一样。
创始人都是成功者,即使我们失败了,也依然是一个成功者,因为我们为别人开辟了一条路。
2
二、创始人需要勇往直前
和那么多年轻人在这一季的活动当中,我们很快乐。但是我们在做节目的整个过程当中,也依然遇到大家没有看到的痛苦和矛盾。
这个痛苦和矛盾就是我们的挑战,就是我们在默契的过程当中互相了解和认识。因为我们有不同的性格,我们都来自于不同的领域,自然而然我们很多的思维也未必一样。所以矛盾是必然的。
但是我们在这个过程中,即使是在矛盾的碰撞当中,实际上我们已经在成长。
我觉得我今天仅仅是个开始,因为如果一个人总觉得自己成功了,就意味着自己已经到头了。但是如果你觉得没有成功,不断去挑战,才能勇往直前。
就像**一样,27年的时间我们做到了1千多亿。1994年在全公司开会时,董事长说未来我们**做到30万台的时候就很自豪了,但是现在**做到5千万台了。所以一个人勇往直前是没有止境的。
我们创始人可能在不同的时代,都有不同的目标和要求。当下互联网时代和过去传统时代的挑战已经完全不一样。所以我们在面临新的环境下,怎么样适应环境,本身就是一个挑战。
我们所有创始人较伟大的特点就是敢于挑战自己,而不是别人。这就是创始人能够成功的根本之处。
我们在创业的过程中,在做的事情的点上是不同的,但未来我们的创始人一定要有博大的胸怀,这是我们要坚守的。
我们创始,我们创造,成为一个伟大的创始人,是因为我们带动了一批人,而不是我们自己赢得了多少的利益、我们赚了多少钱。
我们今天的创始人和过去的创始人有所不同的是,我们的思维和一个国家、一个社会是结合在一起的。
**创业27年,前21年我们给国家纳税只有200亿,后面5年时间**过了600亿。5年和21年时间比是4倍,它产生给国家做的贡献也是那21年的4倍。这就是我们创始人真正存在的意义。
3
三、该建立什么样的新规则?
什么叫规则,规则就是大家已经约定的东西,那就是规则;如果我们背叛了这个规则,那就是不诚信。规则是否被打破,取决于我们大家认同的一件事情,你打破了就叫不守规则,这就是违规行为。
“我们要打破这个规则”,这句话好像并没有错,但是要在一个什么特定条件下看这句话的对和错。总体来看,我们约定了规则谁都不应该打破。在灰色地带创业,我觉得那不叫创新,那叫投机。
我们要打破什么规则?比如过去传统的营销模式,货用完了,钱却没收回来,我们聘人去追,一加大成本,二创造了不诚信的环境,这个我们就一定要打破,建立新的规则。
**率先打破了行业这个无奈的现状,建立了新的规则,但是这个新的规则同样是以诚信为基础的。如果你用手上的权力打造一个为自己牟利的通道,较终你就会被赶下,被整个社会淘汰。
我们企业在发展过程中,都是围绕着共赢、利他建立新的规则的,而把一些不好的规则废弃掉。这个规则大家都很欢迎、认同,那就做得很好。
企业与顾客的九大不同视角 (下)
关于更多产品、更多功能
企业刚刚起步时,往往因为资源少,团队弱等原因,推出的产品比较单一,走的渠道也很专注,正因为如此,常常能杀出重围,脱颖而出。随着不断的壮大和利益的驱使,企业总爱不断的向品牌下面添砖加瓦,以致变得面目全非,最后被顾客抛弃。
问题出在哪里?再次回到我们的“上帝”角度来看,原因就变得简单。
**,我们对于专业的产品和品牌存在天生的好感和信任,因为它专注于某一件事,它在这方面的经验和资历一定是较深,所以我们存在的那点抗拒感会变得荡然无存。
“做拖把的品牌有很多,但很少像大卫这样,专门做拖把,做的更专业”,这句话听了就启动了顾客的某种程序,有拖把需求肯定就它了;
*二,每一个顾客都有选择困扰,尤其是在自己不专业的事情上。我们至少99%的事情不专业,在不专业的事情上我们更愿意相信*。我买电脑,我情愿相信比我小10岁、上大二的表弟,哪怕他只学了两年电脑。
更多产品或更多功能本质上还是在满足顾客的更多需求。对于顾客的需要总是来者不拒,尽量满足,结果慢慢地就成了杂家。老祖宗早就告诉我们答案了,“少则得,多则惑”。
关于打折和促销
企业对于打折和促销总是乐此不疲,尤其逢年过节,好像不做点活动总感觉对不起自己。
究其根本,主要是企业面临的竞争压力太大,对手都在做各种打折和促销的活动,直接或者间接的打着价格战。不管是苦于竞争的无奈之举,还是企业营销乏术,亦或是企业真心想回报顾客、让利顾客。
但是,顾客真的喜欢打折产品吗?顾客对此怎么看?
对于老顾客来讲,在看到自己昨天刚刚买的同一款产品,湖南CRM软件,今天半价促销,那滋味肯定无比心塞吧,之后我相信这位老顾客再想购买,下单时定会慎之又慎;对于新顾客来讲,打折的产品**次或许会赢得一波顾客,但是打折后的品牌再想回到原来的价格,估计在这位新顾客这里会难上加难了。
顾客要的不是*,是一份坦诚和尊重。
价格战让企业痛苦不堪,深陷价格泥潭,利润微薄,何来更多资源用于升级产品,提高品质。
企业应该守住价格底线,合理设计利润,与顾客坦诚相见,良性参与市场竞争,让各品牌能“各就各位”,让顾客能“各取所需”。
关于看待竞品
在这方面,企业与顾客更是截然相反。
**业之间,因为对于彼此的技术、工艺、研发、工厂等各方面都太熟悉了,总是能在各个方面找到对方不如自己的地方,总是看不上对手。为何在你看来都不如你的对手,市场份额却良好于你?
非常重要的一点是,企业喜欢用专业的眼光来看待对手,这几乎成了所有企业的通病。
然而,顾客总是喜欢记住某个品牌的优势和亮点,为什么?
**,顾客不像企业那么专业,对于各种技术和工艺根本不懂也不关心,普通顾客对于自己不熟悉的行业,一辈子关注的时间可能都不到半小时;
*二,更重要的是,顾客太忙了,忙着接孩子、赶公交、谈恋爱、备考题,没有时间关注我们,只会关注自身所需,而此时有一个品牌的优势能正好对接上,移动CRM软件,万事大吉。
企业应该客观看待对手,不要高看更不应低估。
各品牌之间的关系就好比大自然的生态圈,大树有大树的伟岸,小草也有小草的坚韧,各有各的活法。我们要做的就是,站在顾客的角度,去研究一下对手的优势,为什么被别人记住。这或许是较重要的经营前提。
关于差异化
世间有无数的差异化都没有意义,因为本质上这种差异化只存在于自我的意识之中。
现在企业都知道差异化的重要性,差异化是取胜的关键,但却不知道何为真正的差异化。
在企业内部每天都会有各种差异化出现,今天生产车间多生产几件产品,明天这种生产工艺节省几块布料,后天有项技术进行了最后的升级,包装得到改进、设计得到提升等等。
当然,企业每天都在进步,流程都在优化,效率得到提高,这是好事情,但这不是差异化。
顾客大的一个特点,或者人类大的一个特点,就是喜欢归类。如果你是做凉茶的,顾客把你归在王老吉下面,你将永难翻身,不管你企业内部多么**的差异化导致你的效率多么高,CRM软件,也于事无补。
真正的差异化存在于顾客的意识里,顾客认可的差异化才是我们立足之本,而不在企业内部。
关于品牌
企业每时每刻受到内部运营管理所困,往往很难看清自己。
对于品牌的理解,国内大部分企业还停留在三板斧“渠道、促销、广告”上面,很多企业不理解为什么在过去很有效的动作,现在却异常的艰难,没有了效果。
很重要的一点是,时代在变,而企业经营的思路却还停留在过去。
之前,产品**、信息贫乏、竞争者少,可现在,三种矛盾同时爆发,同质化严重、竞争激烈、信息泄露,顾客为了更好的保护自己,对于大量的信息选择了屏蔽,只接受部分和自己生活有关、经验一致的部分信息。大家更愿意用常识进行判断,让自己变得简单。
企业要做的就是顺应顾客的想法,去顾客的大脑里转一圈,去看一下哪些是可以借助的力量,把自己想表达的观点与其挂上钩。
当你自己真的觉得自己是品牌的时候,那是危险的开始。
关于企业自身
“人类失去联想,世界将会怎样?”,相信很多人都听说过联想公司这句广告词。这充分体现了企业的一种思想,把自己看的太重。
明明只卖大豆种子,却说自己是粮食集团;明明是一家羊肉串,却说自己是餐饮公司,企业无不总是喜欢往大了去说,而顾客却总是更青睐更具体的概念。
“能怎么样嘛,我还有惠普、戴尔...”当今权力的重心已经完全转移到顾客手中,顾客拥有选择的权力。
再强大的企业在十三亿顾客面前也显得异常渺小,因为顾客拥有一种无坚不摧的力量,可以摧毁任何组织。企业要如履薄冰、战战兢兢地经营自己,清晰地认识到自己在顾客端的位置,并好好地去呵护它。
总结一下。
虽然开篇我们就讲到“顾客是上帝”,可是通过以上梳理不难发现,我们无时无刻不在给我们的“上帝”制造着麻烦。
大家应该发现,以上出现的种种“冲突”,核心的问题在于,企业并没有真正的理解顾客,教育培训CRM软件,并没有站在顾客的角度去思考自身企业。大部分时间都是在自说自话,自顾自盼。
最后来梳理一下顾客的特点:
**,顾客忙。
顾客留给我们的时间少之又少,顾客只会真正关心自己的生活,在没有需求的时候,几乎不可能给我们一点点的时间,因此,在与顾客沟通的时候,直截了当,切忌绕来绕去。
*二,顾客懒。
顾客不会思考,甚至惧怕思考,只会根据自身的常识进行“条件反射”式的判断,所以我们要重视常识,“顺其流,扬其波”。
*三,顾客不专业。
顾客更愿意相信朋友的建议,更愿意相信专业的力量,此时口碑等方式就成了利器。
要想减少与顾客的矛盾,较重要的一个建议,把自己还原成普通顾客,保持客观,和顾客站在一起,拥有顾客思维。